返回首页
【地评线】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 推动高质量发展巨轮
来源: 网事津评  作者: 初录  编辑:李彤  2024-04-01 18:09:45

新时代需要新发展,新发展需要新实践,新实践需要新理论。从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“新质生产力”这一重大概念,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,从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指出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、善作为”,到全国两会期间三次到访组团,三次对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进行阐述,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部署,不断丰富新质生产力内涵、点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、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,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创新理论支撑。

生产力是一切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们党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,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进入新时代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生产力的探索,深挖生产力背后的发展规律,创造性的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,并对其进行了深刻阐述,点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,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,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,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成果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,科学有效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在新征程上牵住科技创新的“牛鼻子”,做好产业发展的“立与破”,完善人才服务的“引育留”,将新质生产力的源源动能不断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大潮中。

牵住科技创新“牛鼻子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”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,每一次推动无不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,使得生产力快速发展。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,同样需要将科技创新摆在首位,尤其对于具有原创性、颠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要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、金融政策支持、法律服务保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,这些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并且一旦有所突破,便可以迅速引发产业更新迭代,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塑造。在科技创新的路上总会充满荆棘坎坷,这就需要在实际发展中以从容不迫的定力、攻坚克难的毅力、久久为功的耐力,结合实际做好规划克服一个个困难,以钉钉子精神取得最终胜利。

做好产业发展“立与破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坚持从实际出发,先立后破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。”“立”与“破”之间存在辩证关系,人们常常用“不破不立”“先破后立”等说法来形容新旧思想的更替,而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先立后破成为了新的方法论。先“立”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在探寻新的产业发展中聚焦群众所需所求所盼,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,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内部外部堵点问题,又要坚持因地制宜、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各地各部门特色的发展模式,坚持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差异化发展新质生产力,才能让各地区扬其所长、优势互补,赢得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。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,后“破”要统筹兼顾、稳中求进、整体规划,确保“立”的基础稳固,防止和避免未立先破、快破慢立、只破不立,“破”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,否则会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掣肘,“破”的过程要着重破除科技含量低、资源消耗高、环境污染多的产业结构,同时稳固实体经济发展,推动传统经济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淘汰落后产能。

完善人才服务“引育留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,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完善人才培养、引进、使用、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。”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需要依靠人才。人才是第一资源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角色,如何做好人才的“引育用”就变得至关重要。栽得梧桐树,引得金凤凰,要坚决落实人才强国战略,在引才政策上做足文章,不断畅通人才招引渠道,一方面打开思路不唯学历论唯能力论,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创新创业,在家乡土地上有所作为,另一方面,要认真分析本地产业构成,深挖产业特色,全要素考量明确人才需求目录精准引才。科学育才,不断完善规范人才培养体系,加强对重点产业人才培养,深化校企合作,加强沟通交流,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、适用性和实效性。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,拓宽人才服务渠道,在住房落户、子女上学、养老服务、医疗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,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。

(作者: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 初录

津云新媒体制作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